2015年3月6日 星期五

事事以大局為重

事事以大局為重

看歷史,要看大勢;看形勢,要看主流;看人物,要看大節。這些,是永遠不會過時的真理。
  人們常說:「棋錯一著,全盤皆輸。」其實,未必盡然。有成就的人,也許會說:「棋錯一著,未必皆輸。」否則,為什麼還會有人講:「失敗為成功之母」?
  任何一件事的成敗,其決定因素不外乎:大勢所趨、力量對比、全局大節、主要矛盾。至於那些邊邊角角的細枝末節,頂多只能影響到成敗的早晚和程度,或給成功者錦上添花,或對失敗者雪上加霜。事實上,一些細節,對整個事情來說,有它不多,無它不少。
  「一室之不掃,何以治天下?」未免言過其實。難道,把房間整理得乾乾淨淨,就能夠當黃帝做總統嗎?打掃環境是生活的「細節」,而「治天下」則是大局。所以有人說:「好馬不在形體大小,所貴者在於力所能負重,足所能致遠。」能力才是大局,而規規矩矩的態度則只是細節而已。
  縱觀歷史風雲,楚漢相爭最後是取決於人心向背、力量對比、指揮正誤。霸王別姬的動人細節,只能被傳頌,令人嘆息。因為十面埋伏已佈下,四面楚歌已響起,失敗只是早晚。
  明亡清興,是大勢所趨,洪流難擋。明崇禎皇帝到底是上吊、喝毒藥、投水或是自焚?不過是巨變中的細節,都無關事態進展,頂多添點戲劇性,改變不了覆亡命運。
  戊戌變法的失敗,錯用袁世凱,他去告密以致失敗,也只是細節。失敗關鍵在於保守派與維新派實力差距懸殊,縱然沒有袁世凱,也會有張世凱、陳世凱。
  失掉一個卒子,叫細節,無關緊要;丟了一個車,那叫大局,是關鍵。過分注重細節,畏首畏尾,會影響掌控大局的眼光。以偶然代替必然,勢必陷入不可知論的泥淖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