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靜宜大學助理教授徐淑麗:以身作則協助學生創造無限價值
記者姜艾莉/台北報導
蓬勃發展的觀光產業,一向被喻為無煙囪工業,「是全世界的第三大產業」曾在飯店業工作25年、現為靜宜大學觀光事業系助理教授的徐淑麗,在一場呼應「聯合國日」所舉行的「良心覺醒 國際論壇」中表示,觀光不僅廣含食衣住行育樂等行業,更是完整展現地區文化及特色的重要途徑,據統計,多數外國訪客對臺灣的美好印象之一,即是來自友善的人,友善源於內心的良知良能,足見人們對於良心氛圍的渴望。徐淑麗強調以身作則,帶學生從認識到深入這個美的產業,協助他們創造無限的價值,並呼籲此刻全球伊波拉疫情緊繃之際,政府及觀光產業應提前作好預防工作。
觀光宛如是「聯合國」式產業,徐淑麗表示,做好世界各國交流,「就是所謂的家外之家,有朋自遠方來。」無形中也讓孩子們培養到國際觀,語文真的非常重要,還得加上很重要的特質--熱情,她表示自己「盡量以經師、人師的角度,協助他們創造無限的價值。」
觀光系學生進入社會前,透過實習才能了解這個產業及應具有的道德觀及品格涵養,徐淑麗花很多時間與旅館及企業溝通,讓大一生可以利用週末課餘時間前往實習,學生回來後都反映非常珍惜她安排的機會:「其實他們(合作旅館)也在培養企業界人才,無形中也培養我們本地觀光產業的人才,應該是雙贏,非常謝謝他們願意給這個機會。」
談到她從產業界轉戰至教育界的初衷,認為教育是良心事業:「教育之道無他,唯愛與榜樣。」從愛孩子出發,不歸咎環境惡劣,就從自己做起,發揮一己的特質,由身教來讓孩子感受到愛,「希望他們把愛傳出去,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,讓社會更好,國家才更有前途。」
時值全球伊波拉疫情緊繃之際,她憶及先前在飯店業服務時,曾親身經歷92年SARS流行期間的重創,許多旅館生意一落千丈,對人心惶惶的景況有很深的感觸,她利用這次的論壇,呼籲政府及觀光產業應重視前車之鑑,提前作好伊波拉疫情的預防工作,以盡可能降低災損。
除了專業之外,為給予學生兼具內涵的養成教育,靜宜大學也規定大一生需經過18小時NPO(Non-Profit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