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國際女童日 守護弱勢女童的未來與夢想貧窮、暴力、童婚 中斷女童上學路 幫助小欣、賽柏娜透過知識看見希望
記者陳品雯/報導
10月11日「國際女童日」前夕,台灣世界展望會邀您一起為弱勢女童發聲,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UNESCO)統計,全球有超過6,200萬名女童,因貧窮、歧視、剝削等問題無法上學。全球有7億婦女在18歲前結婚,其中超過三分之一女孩未滿15歲就已經出嫁當小媽媽。年長許多的丈夫、提前報到的孩子們,取代心中的夢想。其實,幫助女童受教育,就能改變許多事:孟加拉女童賽柏娜(Suborna)終結童婚悲歌。家住壽豐鄉讀小二的小欣(化名) ,她媽媽16歲結婚,18歲生下她後,還生三個年幼弟弟,生活陷困頓,透過「資助兒童計畫」獲得協助。展望會邀請您透過資助女童、幫助小欣、賽柏娜穩定上學,讓她們透過知識看見希望、實現當老師夢想,開啟未來無限可能。
台灣世界展望會東區辦事處主任蕭文榮表示,適逢10月11日「國際女童日」,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UNESCO)統計,全球有1,600萬名介於6-11歲學齡階段的女童,從來不曾上過一天學,是同齡男童失學人數的兩倍。其實,幫助女童受教育,就能改變許多事:女童長大後有能力賺錢終止貧窮循環,她能養育健康的下一代並支持自己的女兒上學,她能在社區與家庭中發聲,轉變婦幼弱勢的情況,更可以終結童婚悲歌。世界展望會相信,無論女孩、男孩都應同享受教育的權利,其中,讓女童受教育,更能對女童的未來及下一代,帶來許多重大影響。例如,識字母親所孕育的寶寶,相較不識字母親的寶寶,活過5歲的機率高出50%;受過教育的媽媽,會讓孩子受教育的機率,比未受過教育的媽媽高出一倍。
透過「資助兒童計畫」,世界展望會在貧困社區透過建立安全與性別平等的校園環境、補助學用品與制服、訓練師資引進課程、提供教具教材、社區觀念倡導、生計方案改善家庭經濟狀況等方式,幫助所有孩子都能持續求學。
例如在國內,家住壽豐鄉讀小二的小欣,她媽媽國中畢業時結婚,生下她後,又接著生下三個年幼弟弟,因要照顧四名年幼的孩子,加上體弱貧血,無法外出幫忙做板模臨時工的先生。小欣爸爸的工作收入不定,每月入不敷出,經濟備感壓力。目前住在婆家的鐵皮屋,空間潮濕,擁有自己的住家,成為小欣媽媽目前遙不可及的夢想。
小欣住在偏遠山腳下,排行老大的她在家都會幫忙照顧弟弟們,減輕媽媽的負擔,是家中的開心果及媽媽的小幫手,媽媽常誇她是個乖巧孝順的孩子。家中四名孩子成為展望會資助童後,藉由助學金、家務指導、房屋修繕、兒童送餐(早餐)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