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4月24日 星期一

為什麼叫做中國-漁 樵 閒 話

為什麼叫做中國

大家對「中國」兩個字非常熟稔,卻也可能一知半解其中涵意,甚至一口咬定「中國」就是「中國大陸」,或是「中華民國」的簡稱。
  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,曾經將「中國」作為「中華民國」的簡稱;可是,國民政府撤退到台灣之後,中國大陸由共產黨建立「中華人民共和國」,一直到現在,世界公認「中國」便是指「中華人民共和國」的「國民」。
  不過,「中國」一詞雖已有三千年文字記載的歷史,但它僅僅是一種「地域觀念」。嚴格地說,古代「中國」並不是一個國家的專有名詞。從夏、商、周以來,一直到清朝末年,中國古代各個王朝,從來沒有把「中國」作為正式國名,各朝代都有自己的「國號」。
  「中國」一詞最早見於周代文獻,後來隨著不同的時代而有不同的含義。最初的「國」字指的是「城」或「邦」。從古代文獻記載中,對「中國」一詞大約有五種不同的含義:
  一、京師、守都。二、天子直接統治的王國。三、中原地區。四、國內、內地。五、華夏或漢族居住的地區和建立的國家。
  所以,「中國」所指範圍,是隨著時代的推移而經歷了一個由小到大的擴展過程。也就是說,從西周人對自己所居的「關中」、「河洛」地區,到了東周時,連其附屬地都稱作「中國」。從此之後,「中國」的含義擴展到各朝代、各諸侯國在內的「黃河中下游地區」。歷經各朝代疆域版圖的拓展,「中國」變成了列國「全境」的稱號。
  不過,也有一種說法,那是出自華人的「優越感」而發。他們認為華人建立的「泱泱大國」,四周有蠻夷之邦朝貢。我們是居中的大國,所以才叫「中國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