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4月21日 星期二

擺脫衰尾主義

擺脫衰尾主義

台灣無法成為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」的「意向創始國」,已經被證實。這個結果,早在預料之中。當然,有些人很幸災樂禍;因為,他們終於再一次扯自己的後腿,達到「為反對而反對」的目的。這些人口口聲聲說「愛台灣」,而事實上卻是自我矮化,把自己邊緣化,自閉開放國際之門。
  追求「獨立」精神,一直以來在台灣總是被窄化成政治問題。缺乏主體性的思考,正是台灣經濟、政治、文化的病灶所在,「意識型態」牽制台灣的發展,走不出大門。
  台灣產業之陷入困境,有很大一部份是由於「衰尾主義」在作祟;我們相信被邊緣化,真的就被邊緣化;我們相信小國的命運就是如此,果然我們的命運就是如此。
  曾幾何時,我們有企圖心:當華語流行音樂的領航員、華語偶像劇的大宗輸出國、主導亞太營運中心、掛帥亞太航運中心。這些理想的概念雖有點正,卻也有點瞎。但在那個年代,多少有人還是相信這是可能做到的。
  如今,每下愈況,開始有人相信:成為經濟大國的附庸體,是我們唯一的可能。
  我們相信產業鏈不依附美國、市場不依賴中國、文化不向日韓傾斜,我們就生存不下去。這樣的信念,讓我們的政策走向、產業發展、民生需求,成為思考邏輯的依歸。
  經濟歸經濟、政治歸政治、文化歸文化。台灣要脫困,要走得出去,通向國際,必須大破大立,而且一定要先擺脫自信上的衰尾主義。我們只有先想像自己的厚實力,是一個站直腰跨大步的大人,別人才不會低估我們,刮目相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