頭燒燒 尾冷冷
「詩經」裡有一句話說:「靡不有初,鮮克有終。」字義雖艱深難懂,但語意卻十分簡單明瞭,那即是說:「有善始的人很多,但不能善終的人卻不少。」所以,中國人也常說:「保初節易,保晚節難。」惕勵我們做什麼事都要自始至終,一以貫之,秉持「續航力」,堅持以往,這樣才有成功的機會。
孟子對他兒子說:「一日暴之,十日寒之。」本意指植物的種籽,曬了一天,又凍了十天,是沒辦法拿來播種的。這句話後來被引申為:做事沒有恆心。其實,即使十日暴之,一日寒之,還是一樣會功敗垂成。
台灣諺語:「頭燒燒,尾冷冷。」正呼應了中國的許多先賢的教訓。
「頭燒燒」並不是「額頭發燒」。這裡的「頭」是指:「開始的時候」,火頭正旺,拔腿衝刺。而「尾冷冷」也非「腳底冰涼」,而是說:「到了後來,提不起勁,一點也不熱衷。」所以,整句話的意思即是「五分鐘熱度」的意思。
凡事「頭燒燒」,總是好兆頭,一股衝勁,先聲奪人,志在必成。如果一開始便「頭冷冷」,意興索然,沒氣沒力,那麼成功的機率,必定接近零。
「行百里者半於九十」是出自「國策」的一句話,有兩種涵意:一是指半途而廢者多,達到目的者少;另一種解釋是說:做事越接近成功,則艱難越多。
新政府上路近半載,當初也是「頭燒燒」,民眾心存「換人做做看」的心理,讓日子更好過些。千千萬萬不可「尾冷冷」,讓大家冒一身冷汗,連腳底也凍得發麻,這樣就太對不起大家的期待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