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旭寧:從設計品質看來有些急就章的感覺 看不出專業與精緻部份
記者林 茂/報導
7/8-7/14在花蓮車站前站展出的「花東新車站設計成果巡迴展」(見模型圖),是該項成果展自6/9在台東展出以來最後一站,抱持高度希望前往看展的花蓮地方人士,看完展出內容卻不免失望而歸。
立委蕭美琴辦公室主任李旭寧就直說,從設計的品質看來有些急就章的感覺,看不出專業與精緻的部份。
備受地方人士爭議的「拉皮」說,與「花蓮站到底是一階段還是二階段完成」,固然是問題爭議點,但是花東一共29座新車站的站體設計,竟然完全看不出地方特色,才是另一個讓人疑惑的問題。
從鐵工局現場提供的摺頁來看,設計公司對花東新車站設計的策略之一是「以城鄉特色及其使用者為導向」,「建築師在考量使用現況的基礎上,將地方的文化特色轉化為深層的思維,並運用節能減碳等綠建築的手法,將在地的文化內涵與永續發展的精神,反映到車站的實質設計上。」用最淺顯的話說,就是「要將地方特色融入建築語彙中」。
但是展出單位在現場固然列出地方一鄉鎮一特色的立體圖片架專區,讓參觀者以為設計者已明白29個新車站的地方特色,最終29新車站的實質設計,卻和這些新車站所在地的地方特色完全無關,就讓人無法明瞭,這中間有什麼地方出現脫勾?
關山地方特色是國內第一個設置鐵馬專用道的鄉鎮,關山站的站體怎麼看都和鐵馬無關;又例如吉安以日治時期創建的三級古蹟慶修院為地方特色,新吉安車站的設計卻和慶修院一點關係都沒有。類似的情形,也發生在其他新車站的設計中,不免讓人懷疑究竟設計者有沒有和地方文史工作者做過討論與溝通?
而萬榮車站除了從車站站名牌看出萬榮,其他無論站體、公共藝術、入口意象等部份,都無法讓人一目了然地方特色之所在;壽豐、鳳林......都有相同的問題。
如果設計公司真的無法做到「將地方特色融入建築語彙中」,建議不妨讓車站回復原有的車站功能,加強車站的新服務功能,或許還能讓花東人士接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