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7月4日 星期二

雞年話天雞-漁 樵 閒 話

雞年話天雞

古人的許多文章,喜歡舉例取譬,卻意在文中,言之有物。
  唐朝的「羅德」除了會寫詩,他的小品也不錯。只可惜他這個人看不慣時政,下筆多譏諷,故屢試不第。
  雞年來說雞,羅德的一篇「說天雞」值得推介。
  「狙先生」是一家小小養雞場的負責人,這個工作是承襲自他的父親;縱然他的養雞技巧比他父親遜色很多,唯一可取的是他比較懂得雞的習性。
  他所養的一隻公雞,肉冠和腳爪的樣子都不好看,連羽毛的色彩也不光鮮亮麗。這隻公雞,看起來痴痴呆呆的,好像沒精打采。可是,一見到別的雞,精神可來了,任何雞都打不過牠。早晨報曉的工作,也比其他公雞準確得多。所以,就把這隻公雞取名為「天雞」。
  狙先生年紀大了,又把養雞的技術傳給了他的兒子。但是,這兒子卻一反他父親養雞的作風,如果羽毛不漂亮,嘴爪不鋒利的,決不飼養在雞群裡;因為,這樣賣相不好。
  雞是頭好壯壯,可是畢竟是「肉雞」,一點不像他父親養的雞,中看不中用,沒有雄雞英姿,連報曉都不準時。一天到晚只會在雞舍裡高冠闊步,吃吃喝喝。
  老狙養的雞「冠距不舉」、「毛羽不彰」,卻是「他雞之雄」、「伺晨則為他雞之先」,長得不好看,卻很管用。而小狙養的雞「毛羽彩錯」、「觜距銛利」,外表鮮麗,但無復以前「伺晨之信」、「見敵之勇」,只是「峨冠高步」、「飲啄而已」,簡直是「小白臉」、「肉腳」罷了。
  作者羅德的結論是:「通之懷矣,有是夫!」其意為:一個修得道術的人,難道會像這樣嗎?這篇「天雞」是不是會讓我們省思再三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