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月26日 星期一

內舉不避親 外舉不避仇

內舉不避親 外舉不避仇

戰國「呂氏春秋」有段記載用人唯才的故事。
  「晉平公」向「祈黃羊」請教:「南陽現在沒有縣令,你認為誰可以去做?」祈黃羊不假思索立即回答:「可以派解狐先生去!」
  平公聽後,不解地問他:「解狐不是跟你有仇隙嗎?」祈黃羊又說:「主公是問我誰可以去做,而不是問我跟誰有仇。」
  晉平公果然派解狐去當南陽縣令,民眾都深慶得人。
  過了不久,晉平公又問祈黃羊:「現在部隊有將軍缺,你看哪一位可以勝任?」祈黃羊又坦率稟報:「祈午可以去做看看。」平公有些狐疑:「祈午不就是你的兒子嗎?」祈黃羊回話:「主公您是在問我哪一位可當將軍,又不是問我兒子是誰?」
  平公馬上就下了派令。許多人都認為用對了這個人。
  孔子聽說這兩段用人的原則後,佩服祈黃羊「就事論事」,大公無私,一直讚美他「內舉不避親,外舉不避仇。」
  大抵我們人生在社會上,總不免要和週遭的人群扯上親情和恩怨關係,但這些都是個人的私事。唯才是用,都要摒除私人恩怨和成見,而要公事公辦,私事私理。公是公,私是私,本是兩回事。公私不分,乃是一切官場人事制度所以腐敗的根源。
  「以怨報德」是一個人的氣度;而「癩痢兒子自己的好」,加以善用,則是他的本事。
  台北市長柯文哲一上任,他的言行舉止頗受矚目。反官商勾結,任用主管透明化,打破以往傳統行事風格,實令人刮目相看。尤其他最近聲稱:「外舉不避仇」,正呼應「內舉不避親」,讓許多人按「讚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