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月24日 星期四

因為如果我以為


因為如果我以為
 本報專欄組/
  一個人沒有把事情做好,甚至犯了錯,最好的辦法是誠誠懇懇虛心檢討,或是老老實實認錯,而不是想方設法去為自己辯解和開脫。
  成功來自於在錯誤與失敗中,不斷學習,吸取教訓。
  日本最著名的首相「伊藤博文」,他的人生座右銘就是:永不對人說「因為」。
  有許多人在犯錯挫敗時,總會找出一大堆藉口來為自己辯解,並且說起來振振有詞,頭頭是道。
  「都是因為」、「我以為」,就是許多人常說的辯解口頭語。
  地方建設沒做好,都是因為經費不足,中央不支持。施工品質不佳,都是因為施工部門疏忽,監工單位失職。我以為議會全力支持這個案件。我以為業務執行單位,會全力去執行這個立意完美的民生案件。我以為......都是因為......。反正,我的初衷是完美的,出現偏差,都是別人錯。
  不管是公私單位,量入為出,開源節流。有多少錢,辦多少事。一步一腳印,有計畫逐步實現階段目標。
  有多少本事,講多少話。千萬不能天馬行空,滿口願景,只會畫大餅,卻做不出一個餃子饅頭。
  最好不要利用各種方法來推卸自己的過錯,從而忘卻自己承擔的責任。「如果別人沒有問題」,自己肯定不會有問題,藉機把問題傾倒在別人身上,用以減輕自己對責任的承擔。
  事情做不好,並不可恥;怪罪別人不好,才最不要臉。問題是能不能坦承面對問題,拿出具體作為去應對。推諉塞責,找藉口脫罪,不但得不到諒解,反而會引起反感。